新东方心理咨询——专业私人心理顾问

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
您的位置:
心理资讯
青少年厌学的成因分析及心理辅导策略
来源:河北新东方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作者:董利军 | 发布时间: 1599天前 | 3289 次浏览 | 分享到:
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也就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引起的心理不适和疲倦状态。在小学阶段,厌学情况随年级的增高而日趋严重,反应为学习成绩差,心理健康水平低,有持续的慢性低水平抑郁、不适应感、孤立感、孤独感、挫折感、过分依赖和低自尊等心理问题,还会伴有一些问题行为。据调查,这类儿童在小学中所占的比例不小,已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质量,他们的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也就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引起的心理不适和疲倦状态。在小学阶段,厌学情况随年级的增高而日趋严重,反应为学习成绩差,心理健康水平低,有持续的慢性低水平抑郁、不适应感、孤立感、孤独感、挫折感、过分依赖和低自尊等心理问题,还会伴有一些问题行为。据调查,这类青少年在小学中所占的比例不小,已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质量,他们的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厌学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成长与学习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其影响因素有下面几个方面:
      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单亲或长期与父母分居的青少年,在他们成长关键期缺失完整的父爱母爱,不容易得到细心的管教。另外,处在家长经常争吵不休,家庭情绪氛围差的青少年,也往往无法得到悉心照料,家庭环境也无法使青少年拥有一份宁静与从容,不能安心地学习,这都会造成青少年学业不良,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不良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青少年可能会为了避免父母的责骂而认真学习,但有些青少年也可能会由此对学习产生恐惧或焦虑,甚至反抗,学习成绩反而越来越差;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漠不关心,任由孩子自由发展。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影响学业。
      父母的期望过高或过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经常夸奖别的孩子多么乖巧聪明,指责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恨铁不成钢的责骂,让孩子渐失宝贵的自尊与自信。有些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学习班,挤占了儿童休息、游戏的时间,使青少年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完不成作业等行为;父母对孩子期望过低,会造成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尊心低下,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业上自暴自弃,最终导致学业失败。
      ——学校教育因素。青少年厌学,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许多学习问题是由于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学校教育造成的。在所有学校教育不良因素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教师和教学。
      教师的自身素质与人格魅力维系着青少年对学业的兴趣。由于教师原因造成青少年学业或某门功课成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些教师缺乏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使儿童产生不信任感;不了解青少年的情感需求,缺少对其的尊重、理解、关心,讽刺、挖苦青少年,甚至在事实未清的情况下,冤枉儿童,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使儿童对教师产生逃避感,厌恶感,甚至怨恨感;一些教师认为学业不良青少年都是不用功、懒惰造成的,在学习上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放弃、歧视这些青少年,使之与教师之间产生疏离感,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
      不良的教学行为也导致青少年学习困难,从而厌学。比如,部分教材编写脱离大部分儿童实际,教学容量过多、教学目标过高,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对儿童学业成绩的攀比,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同时也把压力转嫁给了青少年,过重的、枯燥乏味的应试作业,造就一批机械的厌学青少年;简单、陈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满堂灌、满堂练的课,让一些学习困难青少年来不及嚼、嚼不烂,无所适从,最终失去兴趣,放弃学习。
      ——社会环境因素。虽然青少年生活的范围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但通过父母、伙伴、亲戚、邻居等,也能传播到一些社会的信息。社会的大气候与家庭的小环境让一些儿童错误地认为学习对未来用处不大,没有文化照样能挣大钱,过好日子。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儿童,特别是农村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花大量的时间帮助父母或家庭干活维持生计,轻视学习活动,对学习产生错误认识,造成学习困难,从而放任自己,最终厌学。
      ——青少年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单一的原因很少能在厌学行为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往往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上述外部因素外,不能忽视的是青少年学习的动机、兴趣、个性、情绪、空间上的注意力、学习过程中的忍耐力等各方面的非智力因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对象不具有挑战性,让青少年失去探究的兴趣;又或者是学习对象过于深奥难懂,青少年无法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来统和眼前的知识,无法与旧有的图式建立起联系而引起足够的关注,某种因素的出现阻断了认知平衡过程的出现,而使青少年放弃了根据新的信息或经验来修改已有图示的过程,从而无法产生新的知识建构。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对于某些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内心已经减弱或失去了学习的内部推动力,自卑感强烈,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令人产生挫败感、疲倦乏味、令人生厌的活动,而摆脱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的最好办法就是逃避学习。
      对厌学青少年的心理辅导策略
      厌学青少年经常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指责,同学的不屑与嘲笑,在群体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承受着抑郁与焦躁的心理痛苦。他们的身体和心智都未发育健全,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解决所受的困扰。作为教师,要解决青少年的学业问题,首先应从人本主义出发,及早干预,给予青少年一个可信赖的心理支持系统,辅导他们确立正确的认知,缓解其厌学情绪,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改变认知,培养他们良好心态。厌学青少年在学习兴趣缺失的背后,隐藏着自卑、退缩的性格,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再怎么努力也是不行的,不愿意多给自己一个努力尝试的机会。在心理辅导实践中,我们认为首先与这样的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开启辅导成功之门的钥匙。再通过交流、观察,了解其厌学原因后,做一个真诚的关切者,耐心地引导青少年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其他感受,知晓孩子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最不愿做的又是什么。让他自己明白自己的哪些想法是正确的,哪些想法是不正确的,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分析设想中,逐渐形成、巩固这种积极心态,从而覆盖、抵消那些消极、悲观的因素,重新建立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认知结构系统。
      ——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针对青少年具体的症状,可以设计在家做练习,在课堂听讲,以及考试等几个刺激情境,使青少年在这些情境中知道应该如何进行程序性知识练习;通过第二课堂或课外实践活动,积极给这些青少年创设成功的平台,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摘取成功的果实。在一系列刺激矫正中,“代币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不断强化这种行为。如完成一定量作业或达到某项要求后,奖励给他代币,积累一定数量的代币,可以兑换一个愿望。在“获币——换币”的过程中,逐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对课堂产生好感,对同伴、教师产生信赖感,产生爱与被爱的体验,重获自信与愉悦。 
      ——爱与尊重,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根据马斯洛成长需要论,人有一种求知和理解事物的需要,但在教师要求儿童集中精力于学习之前,首先应关注到他们一些低层次的缺失需求并满足它们,必须让他们相信:父母和教师对他们永远充满期待,能够接纳他的错误并给予积极的关注,他们不会因为承认错误而被讽刺和惩罚。由于长期的失败体验让这些青少年对学习丧失希望,如果再给他讲学习的重要性等大道理只会令他更反感,一味的批评只会加重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对于他,最重要的是父母、教师应理解他的苦恼,关心他的问题,细心观察他在生活、学习中的表现,及时捕捉他的闪光之处,寻找教育契机,大力表扬、鼓励,帮助他重拾信心。孩子的行为具有反复性特点,应以宽容之心接纳他,耐心帮助他。
      ——优化教学环境,提高青少年学习能力。厌学青少年的敏感性比较弱,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方式、注意的分配等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可以从优化教学的外部环境入手,摒弃容易引起青少年分心的花哨布置,把他们的座位安排到教师容易照看到的地方。注重教学的内部环境,合理运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协调人际交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链锁法”分解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坡度,让这些只是结构滞后的儿童能较易统合已有的认知与眼前的知识。学业上的点滴进步要适时激励,选择正确的强化物,发现、激活并保持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实现的行为中满足需要,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