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心理咨询——专业私人心理顾问

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
您的位置:
心理资讯
探索心理异常:揭开心灵神秘面纱
来源:www.psyc.com.cn | 作者:董利军 | 发布时间 :2024-11-01 11:42:41 | 806 次浏览: | 分享到: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无法按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不适应或变态。心理异常可分为器质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两种情况,前者由脑损害等引起,后者则表现为心理状态和行为偏离社会常模。心理异常与故意犯罪不同,后者是行为人在故意心理状态下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包括疲劳感、焦虑反应、强迫现象、歇斯底里发作、疑病现象、错觉、幻觉、自言自语等。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包括生活功能受损、情绪波动异常、思维异常、行为异常和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异常可分为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和特殊条件下心理异常。严重心理异常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轻度心理异常如神经官能症,特殊条件下心理异常则由药物或特殊环境引起。

一、心理异常的定义与理解

心理异常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不适应甚至是变态,但需与故意犯罪区分。

一般来说,心理异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脑损害等器质性缺陷或缺乏动机、能力等功能性缺陷原因,造成无法按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例如,有些人可能由于脑部受伤而导致行为变得难以理解和难以接受。另一种情况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偏离了社会常模,违反社会习俗和社会准则。但社会常模会因不同社会、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就像在我国封建社会,女人缠足是被接受的,而现在女人再缠足就会被认为心理异常;同性恋在某些国家是被认可的,在我国则被视作性变态。

同时,我们要明确心理异常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故意犯罪是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心理异常的人往往是 “没有能力” 按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并非故意去危害社会。比如强奸犯、抢劫犯、凶杀犯的行为虽然违反了社会常模,但他们是故意犯罪,不能简单地归为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的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依据单一的行为或表现就下结论。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行为、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以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异常。

二、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

(一)常见症状

人感觉特别累特别疲惫是心理异常的常见表现之一。这种疲劳感可能与失眠、疾病、压力有关。睡眠质量不好,易醒等会造成患者神经衰弱,容易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躯体疾病如病毒性感冒、重症肌无力、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糖尿病患者都可出现疲惫乏力的症状。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会导致该表现。日常心理压力过大或者过度劳累也可引起疲惫感,患者应调整心态,多进行户外活动,舒展身心。

焦虑反应也是心理异常的常见症状。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但如果焦虑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强迫现象在一些人身上也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的强迫现象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强迫现象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二)特殊情况

类似歇斯底里发作在妇女和儿童中较为多见。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疑病现象也是心理异常的一种特殊情况。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如果疑病现象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错觉在特定心理状态下可能出现。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 “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幻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 “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如果幻觉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自言自语、自笑在一些人独处时可能出现。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如果这种行为无法控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三、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一)生活功能受损

当一个人在工作方面,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降低,频繁出现失误,甚至难以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在学习上,成绩明显下滑,难以专注于学习内容,记忆力减退,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家庭中,与家人关系疏远,对家庭事务漠不关心,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在社交场合,回避社交活动,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都可能是生活功能受损的表现。例如,一位职场人士原本工作表现出色,但突然开始频繁迟到早退,工作任务拖延,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也变得困难,这就可能意味着其心理出现了异常。

(二)情绪波动异常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实际情境严重不符,比如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经常感到悲伤、焦虑、恐惧或烦躁等,且这种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对正常生活造成了明显影响,那么就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例如,一个人在普通的日常场景中,如乘坐公交车、在超市购物时,也会突然陷入极度的焦虑或悲伤之中,且这种情绪状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干扰了其日常生活的节奏,如无法正常进行日常购物、出行等活动。

(三)思维异常

当出现思维紊乱时,可能表现为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说话前言不搭后语,难以进行正常的交流和表达。幻觉是指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个体却能感知到某种不存在的事物,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景象等。妄想则是一种错误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如坚信自己被他人监视、迫害等。例如,一位患者突然声称自己能听到来自宇宙的神秘声音,对周围的人产生怀疑,认为大家都在密谋伤害他,这就是明显的思维异常表现。

(四)行为异常

冲动行为可能表现为突然的暴力行为、过度消费等。自闭则表现为自我封闭,拒绝与外界交流,长时间独处。自伤或自杀企图是较为严重的行为异常表现,可能是由于内心的极度痛苦和绝望导致。例如,一些人在情绪激动时会砸东西、打人,或者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数日不出门,更严重的是,有些人会用刀片划伤自己的身体,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尝试。

(五)人际关系问题

沟通障碍可能表现为在与他人交流时,难以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清晰,导致交流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可能是由于过度敏感、易怒等情绪问题,与他人频繁发生冲突。难以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则表现为无法与他人保持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总是处于孤立的状态。例如,一个人在与他人交谈时,总是误解对方的意图,引发争吵,导致身边的人逐渐远离他,无法建立起稳定的友谊或合作关系。

四、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诊断

(一)严重心理异常

严重心理异常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病态人格和性变态等。其中,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淡漠等症状。据统计,全球约有 2100 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也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在躁狂和抑郁状态之间交替发作。在躁狂状态下,患者可能表现出兴奋、话多、活动增多等症状;在抑郁状态下,则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症状。

(二)轻度心理异常

轻度心理异常如神经官能症,包含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等。以神经衰弱为例,患者常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神经衰弱。焦虑症患者则会过度担心、紧张,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焦虑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三)特殊条件下心理异常

特殊条件下心理异常是指某些药物、特殊环境等引起的心理异常。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在特殊环境下,如航天、航海、潜水、高山等,由于环境的极端性和特殊性,人们可能会出现心理压力增大、焦虑、恐惧等心理异常。此外,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心理异常。

资深心理师董利军简介

更多